[摘要] “今年是湘江治理的第一个‘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应该说,湘潭市在这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保护湘江的战役中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向省委、省政府和湘潭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停竹埠港化工区,截断毒源
谈到湘江保护和治理,不得不提到湘潭竹埠港化工区,这是湘江干流为数不多的污染“大户”。这个老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上世纪80年代初被国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由于长期的化工生产,该区域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湘江、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了严重污染,成为湘潭及湘江下游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隐患。
2012年8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被列为湖南省“十大环保工程”之首,其中就包括湘潭竹埠港这一重点区域。
为了彻底铲除竹埠港化工区这一流向湘江的“毒源”,湘潭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以铁的举措将竹埠港地区整体实施“退二进三”,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全力予以推进。
一个小小的企业搬迁都令人头痛,何况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集中连片的化工区,搬迁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问题成堆。但为了保护好母亲河,再难也要上。市委书记陈三新,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多次到竹埠港地区调研、督查和指导。为了推进竹埠港“退二进三”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主持召开的调研、现场办公会、协调会达数十次。
为了将竹埠港化工区彻底关停,湘潭市委、市政府坚持多措并举。一是政策引导。制定奖励办法,对按期主动关停的企业实行奖励。同时对按时退出企业在用地、安置、搬迁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服务促进。主动上门、热情周到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完成搬迁选址、升级改造;协调金融机构,对企业新厂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对部分配合关停又确需资金的企业,政府从征收资金中借支部分资金促进企业外迁。三是技术支撑。引进清华、中南大学、环科院等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参与重金属项目技术方案编制,支持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环保企业参与项目投标,提高治理效益和水平。四是执法推动。对涉重企业实施加密监测和不定时抽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环保、安监、工商、消防、公安、质检等部门持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依法施加倒逼关停压力。五是突破资金瓶颈。我市创新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搭建市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融资平台,发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18亿元,并获得银行3亿元的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项目。通过采取PPP模式,引进民营环保企业合资组建“湘潭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的项目投资和实施平台。正是因为上述有力举措,目前,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到位。
多措并举堵住入江的一条条“乌龙”
竹埠港化工区的关停只是我市切断湘江污染源一个重要节点的工作。湘潭境内湘江干流60.1公里的河道排污口何其多,有大型企业的工业废水,有城区近百万人口的生活污水,有农业生产中被农药、化肥、牲畜粪便污染的废水,均在不同程度地污染湘江。为了堵住这些污染源头,我市一项项针对性强的举措强力推出——
一是狠抓工业废水治理,把住工业废水污染关。一方面,相关部门把好新建工业企业环保审批关,对未通过环保审查的新建工业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一律拒批。3年来,我市共拒批污染企业或项目20多个,湘江沿岸20公里范围内,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和外排水污染物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建设一律禁止到位。对新建的工业企业坚决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原则,否则,不准开工生产。另一方面,抓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湘潭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我市明确湘江治理的工作目标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污染传统产业的退出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较好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清洁产业布局的同时,加大湘钢、湘电、电化等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落后工艺和设备淘汰,重点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落后企业的关停退出。近3年来,全市共淘汰落后生产线45条,关停“五小”企业53家。大大减少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时,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在线监测,严防死守,确保工业废水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
二是抓城镇污水处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我市有5个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为42万吨,自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硬件设施建设,全市共完成18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市城区累计建成污水配套管网约252.47公里,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在90%以上,城市建成区纳污管网覆盖率达70%以上。根据湘江保护的要求,对已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改造,使城市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严格控制填埋生活垃圾对地下水源的渗透污染,投资4.6亿元,启动了双马垃圾场一期工程填埋区封场,配套建设了400吨/天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类排放标准,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源和周边环境。
三是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农业,防控农业废水对湘江的污染,开展湘江流域生态保护。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养殖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湘江水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为了保护好湘江,根据《湘江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湘江沿岸严禁有规模养殖场,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湘潭境内湘江沿岸477户畜禽规模养殖户全部退出。
在农业生产中,我市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药用量和用药次数,降低了农药对水体的污染,通过使用大包装农药,实现了农药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杜绝了农药包装物乱丢乱弃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4958.35吨,有效减轻单一肥料对农区水体的污染,从源头上减轻了对湘江水体的污染。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为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我市已连续三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推广并纳入奖惩考核,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保护,也为保护湘江水体作出了贡献。
——实施植树造林,着力改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三年来,全市人工造林59988.3亩,全民义务植树544.5万株。同时,通过划定林地保护生态红线、大力开展添绿护绿、抓好森林资源保护、提高和扩大公益林面积等方法确保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保持覆盖率在46.15%以上。
——实施湿地保护。近三年,我市湘江流域湿地保护面积增加2697.94公顷,我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5%左右。
四是全面禁止河道采砂。一些河道由于常年采砂,被破坏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不仅影响防洪,而且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也使湘江水变得浑浊不堪,直接影响到两岸居民的饮水安全。我市铁腕整治河道采砂,遏制了湘江河道滥彩乱挖的势头,从去年4月1日起,湘江湘潭城区段河道实行全面禁止采砂、挖砂和吸砂。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今年以来,继续保持了打击非法采砂的高压态势,目前,湘江湘潭段及其支流采砂秩序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重大转变,还了母亲河一片宁静和安详。对保护湘江河床和湘江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强化水资源保护。全面推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三条红线”控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通过制度创新、加大投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去年,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水利部检查验收。今年,我市紧紧围绕“两型社会”的核心任务,编制了《湘潭市重要河流纳污能力核定及排污控制方案》,明确了湘江、涟水、涓水等河流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完成了流域内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实现了我市重点取用水户数据与国家水资源监控平台对接。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了《湘潭市用水总量分配方案》、《湘潭市水资源公报》和《湘潭市饮用水水源区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
公众参与,齐心协力呵护母亲河
如果说,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为保护湘江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那么,近年来,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为湘江保护和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湘江小卫士和环保志愿者在保护湘江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个节假日,我们会看到一支支志愿者队伍开赴湘江岸边,捡拾垃圾,清理河床,无论是一双双有力的大手,还是一双双稚嫩的小手,都在为保护母亲河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环保志愿者,他们为保护母亲河而奔忙,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发扬无私奉献的公益精神,为了保护好母亲河,他们不遗余力,不论严寒酷暑,也不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他们奔波在湘江两岸,监测湘江水质,实时巡查监控排污口的排污情况,一旦发现排污口异常或湘江水质变化,就会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整改到位。在保护母亲河的工作中,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那种对环保事业的追求,那种超乎寻常的敬业,让人肃然起敬。
10月25日,我们与湘潭环保志愿者湘潭小五哥乘永昌一号保洁船在湘潭城区段巡查,他不时指着河两岸的一个个排污口向我们介绍,对每一个排污口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一批环保志愿者、一批环保达人,我市的湘江保护工作才更上一层楼。
“近几年,湘江湘潭段水在变清,水质在变好,两岸在变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前文提到的湘江摆渡人戴正祥指着清澈的江水,不无高兴地对我们说。
湘江保护任重道远
“今年是湘江治理的个‘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应该说,湘潭市在这个‘三年行动计划’的保护湘江的战役中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向省委、省政府和湘潭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湘江治理和保护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湘潭市环保局副局长廖勇这样评价。
他分析说,湘江湘潭段的治理和保护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湘潭作为一个有着很长历史的重化工业城市,污染治理难度大,任务相当艰巨。且有些污染问题一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包括已经关停的竹埠港地区和锰矿地区的重金属治理问题。二是湘江湘潭段岸线长,沿岸分布较多重化工企业,污染隐患随时存在。三是湘江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后将导致湘江水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安全隐患时刻存在。我市城市区人口近百万,长期面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尤其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成后,水质性缺水形势将更趋严峻。四是湘江航道运输船只运载的危化物品和携带的燃油时刻对湘江水构成安全威胁。
综上所述,我们的母亲河湘江目前承载的也许太多太多,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的认真实施,“一江清水向北流”的目标一定会在湘江湘潭段实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